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等四个配套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8 22:06:08   浏览:90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等四个配套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等四个配套规定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检察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检察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已于1995年8月7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高检院政治部。

检察官培训暂行规定
(1995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提高检察官的素质,实现对检察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察官的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
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讲求实效、按需施教;通过培训使广大检察官更好地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
培训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级实施。
第三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检察官的职务规范,统一确定检察官培训的类别、内容和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干部教育局具体负责制订培训规划和培训工作的管理与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的干部教育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 检察官的培训分为:任职培训、晋升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和其他专门培训。
第五条 初任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的,须参加任职培训。
拟晋升高级检察官的,须参加晋升培训。
培训合格,由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培训机构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第六条 检察官任职期间,一般每五年应参加一次专项业务培训。
对立功受奖的检察官优先培训。
第七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改善检察官队伍的人才结构。
第八条 检察官培训的经历、成绩和鉴定按规定进行登记并存入本人档案,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第九条 拒不接受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任命或晋升检察官职务。
第十条 中央检察官学院和地方检察官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实施高级检察官的培训和其他专门培训。
第十一条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培训中心,组织本地区检察官的培训。
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设置的分、市院的培训中心,可以承担省级院委托的培训任务。
第十二条 各级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培训任务相适应并符合条件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
第十三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培训内容统一组织编写和指定检察培训教材及其他培训教材。
第十四条 培训经费列入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业务经费,按培训任务确定。
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
(1995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正确评价检察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检察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等级和工资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察官考核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三条 检察官考核的内容包括:检察工作实绩;思想品德;检察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重点考核检察工作实绩。
第四条 检察官考核标准以检察官的职务(岗位)规范和工作任务为依据。
第五条 检察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执行法律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检察业务,能运用法学理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工作勤奋,成绩突出。
称职:正确执行法律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检察业务,能较好地运用法学理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不称职: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
第六条 检察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
平时考核主要是对检察官日常工作实绩进行详实记载,根据需要进行阶段评定。
年度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一般在每年末或翌年初进行。
第七条 检察官年度考核要坚持标准,符合实际。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院检察官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第八条 检察官的考核由所在人民检察院组织,在本院检察官考评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由政工部门具体实施。
年度考核时,一般应在院或部门设立非常设性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负责审核检察官的考核评语和考核等次。
第九条 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由院领导、政工等部门负责人和检察官代表组成。检察官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十条 平时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被考核人填报工作记实;
(二)主管领导查阅被考核人工作记实,检查实际履行职务情况,并作出阶段性评价。
第十一条 年度考核的基本程序:
1、被考核人个人总结或述职;
2、群众评议;
3、部门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述职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
部门领导人的评语和考核等次由政工部门提出;
4、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对考核评语和考核等次进行审核;
5、院主管领导提出所分管部门领导人考核等次的审定意见,报院审定;确定其他检察院的考核等次;
6、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应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实施考核。
第十二条 检察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察官考核委员会或考核组申请复议。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应在十日内提出复议意见,按规定经院或院主管领导审定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十三条 检察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具有晋职、晋级、晋升工资和获得奖金的资格,具体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检察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规定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二)检察官在现任职务任期内,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三)检察官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四)检察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规定发给奖金。
第十四条 检察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免除现任职务和降低行政职级。免职和降低行政职级的决定按检察官管理权限由主管机关作出,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法律手续。免职和降低行政职级后,应按有关规定调整工资;
(二)检察官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规定予以辞退。
第十五条 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按检察官管理权限将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六条 检察官考核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对在考核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必须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检察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1995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辞职,是指检察官出于本人意愿,依照本规定辞去检察官职务并终止与检察机关全部职务关系。
本规定所称辞退,是指检察机关依法解除检察官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全部职务关系。
第三条 检察官要求辞职,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依照法律的程序免除其职务。
第四条 检察官的辞职、辞退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国家保障检察官的辞职权利和对辞退决定不服的申诉权。

第二章 辞职
第五条 检察官要求不再担任职务,离开检察机关,可以申请辞职。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察官不得辞职:
(一)在涉及国家重要秘密和检察工作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以及调离上述职位不满解密期的;
(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而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三)正在接受审查的;
(四)未满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第七条 要求辞职的检察官与本单位另有协议的,在办理辞职手续的同时,还应按原协议规定办理其他有关事宜。
在检察机关工作期间,凡由国家出资培训,未满培训后服务年限的,原单位应视情收取全部或部分培训费。
第八条 检察官辞职,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本人向所在部门提出书面辞职申请;
(二)所在部门提出意见,经政治工作部门审核后按照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
(三)由任免机关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开式通知呈报部门及申请人。
第九条 申请辞职的检察官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辞职申请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应给予开除处分,并不准重新录用到检察机关工作。
第十条 检察官应在收到准予辞职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公务移交手续。逾期拒不办理移交手续,经教育无效的,视为擅自离职,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章 辞退
第十一条 检察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
第十二条 检察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并被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严重疾病或负伤正在接受治疗的;
(三)女检察官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内的。
第十三条 辞退检察官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所在部门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提出辞退建议,报政治工作部门审核;
(二)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免除其职务;
(三)以书面形式将辞退决定通知呈报部门及被辞退者。
第十四条 检察官被辞退后,不得重新录用到检察机关工作。
第十五条 被辞退的检察官对辞退决定不服的,应自收到《辞退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单位的上一级机关提出书面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按规定作出处理。
申诉期间,辞退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六条 被辞退检察官应当自收到《辞退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办完辞退手续和公务交接等手续。对拒不服从辞退决定,逾期不办理辞退手续和公务交接手续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 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 检察官辞职或者被辞退后,自批准之日的下月起停发工资。
第十八条 被辞退的检察官,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或者按有关规定领取一定的辞退费。
第十九条 检察官辞职或被辞退,其人事档案由所在单位转至有关机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检察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
(1995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第二十次院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严肃检察官纪律,及时、严肃地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和《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检察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三条 执行纪律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违纪必究,严肃慎重、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四条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的,给予撤职以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条 贪污、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的,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处理。
第六条 挪用赃物、调换或变价处理赃物和扣押物品,或对赃物和扣押物品管理不善,造成损坏、丢失的,除赔偿损失外,应给予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七条 利用职务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八条 经商、办企业或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经商、办企业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九条 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亲友,接受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亲友宴请、钱物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条 违反财经法规、纪律的,参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为犯罪分子减轻或者开脱罪责,隐瞒、伪造证据,或者该立案不立案、该起诉不起诉,以及私自制作、修改法律文书,改变案情及案件性质等徇私舞弊的,给予开除处分;情节较轻、后果不严重的,给予撤职以下处分。
第十二条 私放人犯或嫌疑人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三条 为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亲友通风报信,泄露国家秘密或检察工作秘密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四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六条 非法提讯被告人或传讯他人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刑讯逼供,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十八条 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私财产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规定,插手经济纠纷,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人员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二十条 干预他人办案或擅自办理案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二十一条 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人员实行体罚虐待,或者让被监管人员为自己干私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二十二条 滥用职权,对举报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报复、陷害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二十三条 因玩忽职守致使案犯脱逃或自杀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第二十四条 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第二十五条 故意拖延办案、贻误工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二十六条 丢失案卷、案件材料或机密文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二十七条 调戏、猥亵当事人或其亲属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与当事人或其亲属发生两性关系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八条 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二十九条 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聚众观看淫秽录像、并进行淫乱活动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条 嫖娼、卖淫,或者强迫、介绍、教唆、引诱他人嫖娼、卖淫,或者有意为嫖娼、卖淫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将枪支借与他人或者使枪支丢失、被盗、被骗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鸣枪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造成他人伤残、死亡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枪支走火致人伤残、死亡的,视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警具、戒具使用管理规定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致使他人伤残、死亡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交通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或者私用公车造成损失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因失职致使所驾驶车辆丢失、被盗,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
第三十六条 其他违反纪律的行为,参照有关政纪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三十七条 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凡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给予开除处分。
故意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给予开除处分。
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政治上、工作上一贯表现较好,能认真检讨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不给予开除处分,但必须给予撤职处分。
依法被免予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第三十八条 凡受到开除处分的,不得再录用。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
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等级,其中受警告以外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第三十九条 给予纪律处分,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做出决定。其中给予开除、撤职处分的,应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交任免机关免职。
第四十条 受开除以外的处分,由原处理机关按照规定分别在半年至两年之内解除处分。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和等级。
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解除处分后,晋升职务、等级和工资档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四十一条 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处分,包括本处分。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6月3日  财综〔2003〕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计委、物价局、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规范排污费减免及缓缴行为,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的规定,现就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排污者遇台风、火山爆发、洪水、干旱、地震等不可抗力自然灾害以及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火灾、他人破坏等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按照本通知规定申请减缴或者免缴排污费;排污者因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得申请减缴或者免缴排污费。
  符合本条规定的排污者申请减免排污费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年的排污费应缴额。
  二、排污者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申请减免排污费,由市(地、州)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审批。
  (一)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申请减免二氧化硫排污费,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l.减免排污费数额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
  2.减免排污费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
  (二)除本条(一)规定以外,申请减免排污费,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l.减免排污费数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由市(地、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
  2.减免排污费数额在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
  3.减免排污费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
  三、减免排污费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排污者自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之日起30日内,向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市(地、州)级以上财政、价格、环保部门提出减免排污费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包括排污者名称、减免理由、减免数额、减免期限等内容。其中,属于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减免的排污费,排污者应当自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之日起30日内,将书面申请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环保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并将书面申请连同审核意见报国务院财政、价格、环保部门。排污者申请减免排污费数额超过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和同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其书面申请应当同时抄送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和同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
  (二)市(地、州)级以上财政、价格、环保部门收到排污者减免排污费的书面申请后,应当在30日内由环保部门先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
  (三)市(地、州)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环保部门审核意见的30日内按照本通知第二条规定的权限,会同环保部门做出是否批准减免排污费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批复申请减免排污费的排污者,同时抄送上级财政、价格、环保部门以及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和同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其中,属于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审批减免的排污费,由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批复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环保部门,同时抄送申请减免排污费的排污者。
  四、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殡葬机构、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校(不含其所办企业)等国务院财政、价格、环保部门规定的非盈利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可以免缴排污费。
  五、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本通知规定申请缓缴排污费:
  (一)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正在申请减免排污费以及市(地、州)级以上财政、价格、环保部门正在批复减免排污费期间。
  (二)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处于破产、倒闭、停产、半停产状态。
  符合本条规定的排污者申请缓缴排污费的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在批准缓缴后1年内不得再重新申请。
  六、缓缴排污费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排污者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提出缓缴排污费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包括排污者名称、缓缴理由、缓缴期限等内容。
  (二)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应当做出是否批准缓缴排污费的书面决定,期满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缓缴排污费。
  七、批准减免或缓缴排污费的排污者名单,由环保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每半年公告一次。公告应当包括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减免或缓缴排污费的主要理由等内容。
  八、对批准减免或缓缴排污费的排污者,不免除其防治污染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九、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通知规定执行,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扩大排污费减免及缓缴的范围,也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或违反审批程序批准减免及缓缴排污费。
  十、对排污者以欺骗手段骗取减免或缓缴排污费,以及县级以上财政、价格、环保部门违反本通知规定批准减免或缓缴排污费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的规定进行处罚。
  十一、本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以本通知为准。
  十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通知规定制定减免及缓缴排污费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价格、环保部门备案。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


(注:下列的“计划学时”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1学时以1小时计。)

现将《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和健全教师工作量制度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这个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在接到本通知后,可按《试行办法》和《暂行规定》试行,至于个别院校或校内部分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试行条件的,经我部或院校领导批准,可暂缓试行。其它高等学校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因涉及超额酬金开支问题,目前是否试行,由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情况酌定。
三、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涉及到每个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切身利益。因此,在试行中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教师明确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的目的和必要性,努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四、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要同试行《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规定》结合起来,在明确各级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平时考绩的基础上,实行定期考核。教师完成工作量的情况要记入《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登记卡》,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工作安排、培训、提职、升级的依据之一。
五、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试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定较具体简易的实施补充办法,并报我部备案。
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尚处在试行阶段,《试行办法》还有待完善,各校要注意总结试行的经验,探讨较简易的计算办法。各校试行情况和对《试行办法》提出的修改意见要及时报送我部,以便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

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合理计算教师的编制,切实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教师全年工作量,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年暂按42周计算,应为1680小时(待校历确定后,按校历周数计算教师全年工作量)。
高等学校应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首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和教材建设、培养和提高师资等项工作。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全校教师工作量的2/3左右。
第二条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讲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
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5)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7)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
讲师:
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6)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8)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
需要助教讲课或助讲、试讲,可按讲师工作量的高限计算。
(注:大班讲课超过120人,工作量增加10%。)
文科的某些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更新内容较多的章节,其教学工作量可按开新课计算。专任课外辅导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班数。
(注:专任课外辅导,是指某些教师只担任课程的辅导工作而不担任讲授工作。)
2.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班数。
(注: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课外答疑及批改作业。公共外语每班为40人左右。)
3.体育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辅导校体育代表队,每小时以1.5小时计算;辅导群众性体育活动,可按核准的实际小时计。
4.辅导课、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辅导课、习题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注:习题课每班学生为40人左右。)
课堂讨论工作量=计划学时×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注: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课外辅导。)
批改作业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2~1/4)小时。
5.实验课(包括上课、备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组数。
(注:每组学生15人左右。)
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0~1/3)小时。
6.批改中文、外文写作课作业的工作量=(1/2~1)小时×核准的批改份数。
7.指导实习、社会调查的工作量=(计划天数+教师准备天数)×(8~9)小时;其中野外作业天数×(9~10)小时。
(注:指导实习和社会调查的工作量,包括批改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
8.指导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划学时×(4~5);学年论文的工作量=计划学时(1/4~1/6)小时×学生人数。
9.制图课讲课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办法第二条第1项计算;其练习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办法第二条第4项计算。
10.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工作量=计划周数×(5~7)×学生人数;
讲师工作量=计划周数×(6~8)×学生人数。
(注:指导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包括选题、答辩及有关工作。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原
则上每个学生应有不同的选题,如数人选作相同题目,则从第二人起工作量减半。)
11.期末考试、考查(包括出题、考前辅导、考试及阅卷)的工作量:
考试=1小时×90以内的学生人数+0.6×(超过90的学生人数-90)
考查=(1/4~1/2)小时×学生人数。
(注:口试课程,可另加0.5×学生人数。)
12.指导研究生、进修教师的工作量:
指导以学习课程为主的研究生的全年工作量=(40~80)小时×研究生人数。
指导以论文工作为主的研究生的全年工作量=(160~220)小时×研究生人数。
指导进修教师的全年工作量=(60~80)小时×进修教师人数。
13.教学法研究(包括观摩教学、教研室业务工作会议及业务接待等)的工作量,每个教师每年可按80~120小时计入教学工作量。
第三条 教材和教学法资料的编写工作:
教师为编写教材(如教科书、习题集、实验集、设计图册、补充讲义等)所需的时间(包括出席教材编写会议),可按领导核准的工作时数计入教师工作量。
教师从事各项教学法资料(如各种指示书、习题卡片、设计题目卡片、现场教学指示书及补充讲义、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材料等)的编写工作,现代教学媒体及其他教具、模型、演示设备、教学用图表及幻灯片的绘制、制作等工作,应按核准的实际需要时数计入教师工作量。
第四条 专职或主要从事科研、生产、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建设或准备新实验)等工作的教师,每学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计划,实行上班制,每日以8小时计,计入教师工作量。
第五条 经批准兼任行政和党的工作(包括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师,应根据其兼任工作任务量的大小,核准其工作量,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减少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第六条 教研室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计算出每个教师和教研室的全年工作量。每学期末要对教师实际完成工作量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全年教师工作量。
对于体弱多病的教师,经医生证明,在患病期间,可减少部分或全部教师工作量;老年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减少部分教师工作量。
对于努力完成教师工作量、教学质量优异、科研水平较高、并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教师完成全年工作量,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超过1400小时,教学效果较好,应按《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发给酬金。
对于工作态度不好,不服从安排而完不成教师工作量的教师,应进行批评教育,以至给予纪律处分。
第七条 各校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具体简易的实施补充办法。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暂行规定
为了鼓励高等学校教师努力完成教学工作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较好,并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根据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应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应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的规定计算。如教学工作量采用其它计算办法,则应按《试行办法》的规定标准进行换算。
二、合于下列条件之一者,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
1.教师所在教研室全体教师全年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总额,达到全体教师应承担的全年教师工作量总额的60%时,教师个人全年教师工作量达到1680小时而全年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超过1400小时,其超额部分应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
2.教师所在教研室全体教师全年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总额,达不到全体教师应承担的全年教师工作量总额的60%时,教师个人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必须承担超额的教学工作量,经领导批准,其超额部分,可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
3.经批准兼任行政和党的工作(包括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教学工作量,全年减少的教学工作量不得超过500小时。减少后其超额部分,应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
三、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以超过教学工作量10小时为计算单位,每超过10小时发给酬金4元。
四、学年末一次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特殊情况,经校领导批准,亦可按学期发给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
五、在教研室计算全年教师工作量总额时,应将经领导批准的脱产、半脱产进修教师和体弱多病、老年教师所减少的工作量扣除。
六、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列入《补助工资》目开支。
七、本《暂行规定》,自下达之日起实行。